作者:Ivan
一個月的賽事終於走到最後,64場比賽的最後一場─德國對阿根廷的對決。阿根廷在戰術選擇跟執行上顯然比巴西要成功的多,不過最後在加時階段還是犯了錯誤,最終還是被德國進球淘汰。
國內最權威的球評石明瑾先生對這場比賽作了很詳盡的分析,我就寫的簡單一點盡量不與左盃重複,這裡附上連結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http://tpcmax.pixnet.net/blog/post/32578500
1. 陣容與特色
雖然圖上看起來德國是433、而阿根廷隊採取4231的隊形,不過實際比賽中,德國隊的隊形比較接近4231,阿根廷上半場比較接近442,後來換上阿奎羅後,比較接近433的隊形。(如同左盃在文章中介紹的)
德國隊一如之前介紹的,擁有出色且極富創造力的中場,搭配經驗豐富、跑位聰明的前鋒克洛澤,攻擊力相當驚人。不過本場比賽,原本跟施魏因施泰格搭檔防守中場的赫迪拉,因為腳傷而缺陣,小將克拉瑪代替他上陣先發。
阿根廷隊最大的優勢則在鋒線上,有包括梅西、伊瓜因這些優秀球員,在兩個邊路也有不錯的人選。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本來比較讓人擔憂的防線,本屆比賽表現卻可圈可點,特別是透過防守中場馬斯切拉諾跟後防線的配合補位,讓阿根廷的後防也顯得難以突破。
2. 兩隊的交鋒
2.1 戰術選擇
阿根廷隊的戰術選擇很合理,他們深知不能像巴西一樣全線壓上,或是拼命的進攻。他們知道給德國隊中場太多空間無異於自殺,所以戰術上採取一個防守反擊為主的方式。
例如下圖中,可以看到阿根廷隊防守時大規模的回撤,有時候十個前場球員都會退回自己的半場,無論是中場跟後衛線,或是球員水平方向的間距都壓縮得很小。確保不會被德國的中場滲透打穿。同時,即使是進攻,阿根廷隊也保留許多人力在後場:
下圖:密集防守示意圖,不過本圖的隊形跟阿根廷的隊形略有不同。就像在西班牙、荷蘭一戰所介紹的(點這裡),這種防守方式的優點是不容易被突破進球,但是必須放棄控球,球員的壓力跟體能消耗都會比較大。
這樣的防守下,德國的前場滲透顯得很困難。雖然透過前場快速逼搶跟本來就占優的控球能力,德國隊獲得大多數的控球時間跟進攻機會,不過最後總被阻擋在阿根廷的禁區附近。由於阿根廷中路的密集防守,德國隊的機會多數出現在邊路上。在右路主要是拉姆拉開空檔或是壓上,而左路因為厄齊爾靠向中間,赫偉德斯也較少壓上,在比賽開始的一段時間沒有太多攻勢。克拉馬受傷下場後,則以許爾勒的個人突破為主,一開始確實給阿根廷隊造成了一些問題。不過最後都被阿根廷後防線化解,很少出現真正的機會。
反而是阿根廷隊等到德國隊的一次嚴重失誤,德國隊中場克洛斯替阿根廷前鋒伊瓜因送了份大禮:
有些朋友問,伊瓜因這時候不是處在越位位置嗎?沒錯,他是處在越位位置,但是球不是隊友傳給他的,而是對手傳來的,當然就不會構成越位犯規的情形了。要是忘記了請參考前面越位規則的介紹。(越位規則介紹)
不過伊瓜因沒有收下這份大禮,在射門時看起來腳沒有踢正部位,錯失單刀機會。(當然這也跟胡梅爾斯拚死回防限制了伊瓜因射門的右腳有關)
下圖:伊瓜因未能得分,阿根廷中場馬斯切拉諾失望的樣子
2.2 下半場的對抗
如果說上半場阿根廷的戰術是耐心防守反擊,等待德國人犯錯。下半場就更展現了阿根廷的企圖心,沒有加強防守,而是多派上一名前鋒阿奎羅,改打433隊型。這三名前鋒的聯繫在下半場一開場,創造了好幾次威脅,一時德國禁區附近險象環生。
下圖德國隊中場給阿根廷球員太多空間,使他可以輕鬆傳球給鋒線球員。
因為中場球員沒受到壓迫,傳球的水準自然比較高。在阿根廷兩名前鋒的聯繫下,立即對德國球門形成威脅。下圖中阿奎羅頭球頂回給跑向空位的伊瓜因,本來會是一次很好的射門機會,但是德國隊的防守球員成功限制了伊瓜因的動作。
不過德國方面依然透過組織防守擋住了阿根廷的進攻。下圖是另一次阿根廷在邊路的進攻,這時候傳球球員主要有三種進攻的傳球選擇,但是德國球員的防守站位封堵了大部分的機會。
下圖示意邊路進攻中的幾個傳球方式,一是將球給到小禁區附近,讓前鋒球員衝上去搶前點直接射門;二是平傳給接應球員,讓他在原地拿球或直接射門;三則是直接將球送到禁區的另一邊,給其他隊員搶後點。
不過路徑1被伯阿騰搶先占住了,傳這個位置大概是拚不過後衛;路徑二則有球員擋住,德國的中後衛也在趕往協防。至於路徑三,因為沒有隊友支援也沒辦法傳。比較理想的只有將球傳進黃色框框的區域,給衝上來的隊友製造機會。
最後果然這球傳入剛剛的黃色區域內,只是緊追不捨的德國防守中場,最後早一步把球斷掉,沒讓阿根廷後衛拿到球。這是德國防守紀律的體現。
在開場一段時間過後,德國隊的防線適應了阿根廷進攻,阿根廷的攻勢也因此不再奏效。不過德國的反擊,也在阿根廷快速的局部夾防下成效不彰。反擊速度也沒辦法提高。還是更依賴邊路球員的協助。最終比賽再次陷入僵局,直到正規時間最後十幾分鐘,德國隊才在阿根廷隊體力下滑的狀況下取得一些優勢。
2.3 延長賽:致命的失誤
延長賽階段,雙方的體力都有下降。特別是放棄控球,此前又在四強戰打滿120分鐘還少休息一天的阿根廷隊,在延長賽階段已經無法打出正規時間的凌厲反擊。不過,先發生失誤的反而是德國隊的中後衛胡梅爾斯,一次冒頂沒碰到球,差點讓阿根廷隊前鋒帕拉希奧把球打進。
在延長賽階段,雙方都明顯地放慢節奏。德國隊雖然隊形壓前,但是更多時候是保持控球;阿根廷隊則是乾脆把人員分為兩組,透過後場的長傳直接找前場球員,減少體力消耗。
這時德國隊的體力優勢就比較明顯了,特別是體力充沛的許爾勒、拉姆還有新上場的格策,他們的跑動在兩個邊路讓阿根廷隊防守起來很困難。最後在跟不上許爾勒邊路傳球的情況下,被格策打進一球。
這個進球左盃有很詳盡的分析,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多參考(http://tpcmax.pixnet.net/blog/post/32578500)。不過對於防守責任的分配,我的看法略有不同。
下圖是這次進攻的情勢,許爾勒在左路下底,傳中繞過防守球員後讓格策停球射門。是誰的防守站位出了問題?左盃認為,主要是紅圈所示那名中後衛的責任,因為他沒有向前跑到定位,才讓格策在無人盯防的狀態下射門。
比對格策得球前一瞬間的圖片更為明顯,他甚至停止跑動,沒能跟上格策。這一點他的責任是絕對逃不掉的。
不過,我們再看一次前面這張圖。在格策往內跑動的情況下,阿根廷中後衛德米凱利斯很堅決的選擇切入格策跟許爾勒的中間,企圖搶斷傳球。對於中後衛來說,沒有十足把握下衝上前搶球其實是個頗冒險的舉動,就像同場比賽胡梅爾斯的冒頂一樣,很可能讓對手獲得直接射門的機會。像這次在沒有跟隊友溝通好的情況下,德米凱利斯直接去攔截前點,後面隊友又沒貼過來防守格策,就讓許爾勒一個傳球繞過前面所有防守球員了。
所以一般來講中後衛還是會採取比較保險的打法,也就是貼著防守的對象,先搶位置優先,而不是衝出去賭能不能搶到球。我還是認為除非教練有特別指示這種防守方式,或是隊友出聲要他攔截傳球,不然德米凱利斯還是對這個失球難辭其咎。
最後這個113分鐘的進球,讓德國隊順利奪得2014世界盃的冠軍。
3. 球員表現雜談:
3.1 克洛澤
克洛澤在場上還是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包括無球跑動、傳球支援、或是背身扛人做球、空中爭頂這些能力都還是很好。雖然說過人能力跟爆發力比較差,依然發揮一流前鋒的表現。在丟球後馬上積極逼搶,這種拼鬥精神也很值得讚許。恭喜他今年同時收穫世界盃冠軍跟打破總進球紀錄
3.2 許爾勒
許爾勒這場比賽作用很大,但很明顯可以看出他跟其他幾個技術中場的意識還有傳切能力上的差距。許爾勒的基本動作沒有問題,有個人突破跟搶點能力,但就是打得太直接,比較欠缺創造力。有時不免讓人覺得是蠻勇有餘,細膩不足。但是做為一個功能性球員來說,還是很稱職的,特別是在技術中場們受到限制無法打開局面時,有這一個有衝擊力的球員還是很重要。
3.3 馬斯切拉諾
阿根廷的防守中場本場在攻守兩端表現極為突出,在中場創造力不如德國的情況下,馬斯切拉諾的傳球供輸替阿根廷創造了多次攻勢。防守方面,他也不斷的協防幾名中後衛,更是屢次破壞德國隊的進攻。
3.4 梅西
梅西在賽後獲得本屆金球獎,雖然他本人表示還是冠軍比較重要,不過這個獎項他當之無愧。阿根廷隊本屆對梅西相當仰賴,對手也集中防守他,讓他一連下來幾場比賽都是硬仗,體力消耗很大。不過即使如此,本場比賽依然可以看到梅西到處突破德國防守球員,製造威脅。可惜在前場人員投入較少的狀況下,很多時候只能選擇自己射門,沒能跟隊友聯繫起來。
下圖是梅西的技術統計,梅西共有四次射門,其中兩次禁區內的射門跟一次在禁區外內切起腳都非常有威脅。
另外,他的十一次過人中共有七次成功,讓德國隊的防守非常頭痛。
可以說,對這樣的球員一刻都不能掉以輕心。梅西的表現還有在阿根廷隊中的重要性,拿這個金球是當之無愧。
4. 總結:
阿根廷的戰術選擇很合理也很成功─跟巴西全線壓上的戰術博弈恰好相反,阿根廷知道自己不能跟德國中場群打開對攻,更實際的做法是壓縮德國進攻空間,靠自己可怕的前鋒群打開局面。整場比賽來看這個戰術執行得很好,德國隊空有高比例的控球但威脅被降低許多。反而是阿根廷在前場取得多次機會,可惜最後沒能進球。最後力拼到延長賽階段,體力不足而輸了比賽,依然是值得讚賞的。
德國隊相較之下不論是人員的組成,隊伍的組織或是體力上都比較有優勢,防守上德國以嚴明的防守紀律,擋住阿根廷的攻勢。進攻上相較阿根廷,也有比較多的攻擊點跟替補人選,不依賴特定的一兩個人,也有些像許爾勒這樣的功能型球員可供改變。最後階段的攻勢終於贏得比賽,這樣的冠軍更是實至名歸。
恭喜德國隊,也期許兩年後的歐洲杯跟四年後的世界盃,還能看到如此精彩的表現。
A nice tactical break up of that game.
Would you consider to write something new this time my friend?
Nice Fung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