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世界盃:2022版,規則大改變?

作者: Ivan

距離上一次發世界盃的貼文,一轉眼已經八年過去了!

這一屆跟之前相較,又有不少規則改變了,以下就來一起看看有那些變化吧:

換人規則

過去一場球賽的換人名額只有三個,但是從這個賽季開始,換人名額增加到五個,也就是可以換掉差不多半隊的球員。這個變更讓教練的戰術安排能夠更有彈性,也比較不用擔心球員的體力問題。在聯賽中已經看到五個換人名額帶來的改變,這一屆世界盃小組賽中,也有很多球隊善用這個新規則。例如日本隊就經常在下半場才換上主力攻擊線,並且將防守模式改為前場積極逼搶,發揮驚人的效果。

影像輔助裁判系統(VAR)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為了維繫裁判的權威地位以及足球比賽的連貫性,足球規則是不能使用錄影來推翻或是輔助裁判決定的。但現代比賽轉播越來越清晰,也提供多個不同的角度。觀眾透過多次影像回放,常能發現裁判的重大錯誤。這些重大錯誤在短期比賽尤其不公平,也容易引起球迷的爭議。另外,現在電腦以及攝影技術也越發進步,漸漸能做到更及時的提供影像證據,甚至是AI計算結果。於是在門線技術啟用後,近年足球聯賽也納入了VAR系統,針對重大事項提供輔助決定。

這些重大事項是指以下四種情形:

是否進球

是否應該給12碼罰球(有無禁區內犯規)

是否該給直接紅牌

當裁判認錯球員,罰錯人下場

但VAR不是要挑出裁判的每個錯誤,而是只有當現場裁判的決定有「明顯重大錯誤」,或是沒注意到重大情況發生,這時VAR才能介入。聽起來門檻很高是不是?但實際的運作上,VAR除了確實拖慢了比賽節奏,影響觀看體驗外,也還是帶來很多爭議。

例如日本與西班牙之戰的第二個進球,到底出界了沒,在賽後球迷之間依然爭執不休。

(也可以參考我們之前的貼文:教你看懂世界盃:難懂的規則(2)-球出界了沒?球進了沒)

https://mobile.twitter.com/tickuwa_114514/status/1598451467299717120

阿根廷對沙烏地阿拉伯之戰,阿根廷球員的肩膀越位

(關於越位,可以參考我們的教你看懂世界盃:難懂的規則(1)-越位)

另外在聯賽中,也有一些看了回放後給十二碼球或是取消十二碼球,或是VAR系統故障造成無法比賽、或是無法判定是否越位,也都引起一些爭議。

歸根究柢,目前的科技還是有其侷限,而需要人參與判斷的時候也難免標準不一。但相信至少球員是否處於越位位置、是否出界這些有客觀標準的事項上,隨著技術進步,應該能逐漸做到即時準確的顯示才是。

開球規則

之前我們提過,開球時球必須向前滾動一圈才算是開始,因此開球的球隊通常會有兩個人站在圈內。這個規則在2016年改了。修改之後,球可以往任何方向移動了。因此現在的開球戰術,進攻的球隊多半只派一個人站在開球點,直接把球回傳己方隊員完成開球。

本屆英格蘭(白)對伊朗(紅),伊朗開球,只有一人站在中圈

2014年,巴西(黃)對德國(紅黑),德國開球,中圈有兩名球員

另一個2019年的開球規則改動,則是大家比較不容易注意到的。

開球前裁判會丟銅板決定哪一方先攻。在1997年規則修改後,贏的一方選場(要先攻哪一個方向),輸的一方則先攻(先取得開球的球權)。但最近一次修訂後,又改回以前的方式,猜贏的一方可以選擇是要球權,還是要選進攻的方向。

球門球的禁區拿球規則

還記得之前我們說過,開球門球時,攻方球員不能在禁區裡接球嗎?這個規定在2019年也改了,現在攻方球員可以在禁區裡接球囉。以前開球門球,守門員通常一個大腳向前,把球直接傳到前場。但近年控球與傳導興起,大的球隊都強調從後場開始組織,這個規則修改後就讓攻方在後場有更多彈性。

下面這個訓練影片,顯示規則修改前,打後場組織的方式多半是讓兩名中後衛站在大禁區的角上。

現在後衛則是可以在禁區內拿球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CcGajLJodo (這個影片詳細的介紹規則改動後雙方攻防的變化,很值得參考。)

廣告
本篇發表於 社會 並標籤為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