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世界盃:賽事簡評-四強戰,巴西對德國

作者:Ivan

巴西德國兩大強權終於在四強戰碰面了,賽前預期會是場精采的對抗,但結果依然出人意料。在出乎意料的比分背後,問題主要來自巴西無法壓制德國中場的發揮,加上本隊糟糕的防守站位,使得比賽早期丟球,而後方寸大亂,才慘遭德國隊連續破門。

1.     雙方陣容與隊形

兩隊都採取跟前一場相同的4231隊形,不過不同的是,巴西隊的內馬爾跟後防迪亞哥席爾瓦兩員大將缺陣,削弱了巴西隊攻防兩端的實力。對此巴西隊選擇以邊路突破的好手伯納德替補上陣,維持攻擊的火力。從人員素質來看,巴西在兩個邊路跟前場的個人突破能力非常出色,這是勝過德國的地方。但是中場地帶,則無法與德國充滿創造力的技術中場匹敵。

2.    雙方對陣

2.1           戰術概述:巴西:全線壓上;德國:防守反擊

本場比賽兩隊在戰術方面跟前場比賽相較,都有一些調整。首先,巴西隊就像過去兩場比賽(對哥倫比亞以及智利),保持著在兩翼的進攻。但是不同的是,邊後衛插上助攻的幅度更大,速度更快,在進攻上投入的人力也更多。不只是兩個邊後衛跟邊鋒的突破,兩名防守中場也會前插到對方禁區附近。

下圖:巴西的中場插上,下圖巴西的兩名防守中場之一,從後往前插進德國防線的後方,接應邊鋒的傳球,形成邊路進攻。

Brazil side attack

 

巴西的邊後衛進攻時壓上較深,下圖是左後衛馬賽洛的壓上。

Brazil side back high position

右邊的邊後衛麥孔也多次發動攻擊,套邊(overlaping)支援進攻

Maicon high on right

下圖為巴西隊上半場的傳球路徑,也可以看出巴西的攻勢重在兩翼。不過可以注意中場地帶相較過去幾場傳球更少,這是德國隊中路防守以及前場壓迫產生的效果。(無特別註明的統計資料皆來自:http://www.fourfourtwo.com/)

Brazil passing

對巴西的攻擊方式,德國的回應是,固守防守組織,再以快速傳導反擊。在防守上,德國的防守中場施魏因施泰格較少壓上,保持在中後衛身前保護,左後衛赫偉德斯也持續留在較後面的位置。除此之外,在應對巴西進攻時,隊員間的防守站位也保持相當好的組織性。在前場德國採取的是積極壓迫的防守,在比較後場的地方如果遭到突破,所有靠後位置的球員也會積極回防。後面會更詳細的描述這一點。

下圖:得國隊在右路的反擊,注意畫面上方正在朝右路底線奔馳的德國球員。

Germany on right

在得球後,德國選擇與上一場對陣法國的保守、比較強調控球打法不同的是,這一場比賽中德國隊的防守反擊打得更為直接。一方面中場站位拉得比較開,傳球也比較少橫向傳遞,而是力求快速透過配合將球送進威脅地帶。另外跟前一場兩個防守中場都留守後方的方式不同,本場比賽防守中場赫迪拉前插的幅度非常大。除了直線向前跑動外,本場比賽他也靠著帶球突破中場地帶,在前場尋求機會。右後衛拉姆,本場比賽的助攻幅度也較前一場為大,更多的沿邊插上,或是跟中場進行配合。這也反應德國對本場集中攻擊巴西左翼的作法。

因應巴西兩個邊後衛的積極壓上,德國隊就抓著巴西邊後衛身後的空檔反擊。特別是集中打自己的右路(對應巴西左邊後衛馬賽洛助攻的空檔)

下圖是德國對本場比賽上半場的傳球示意圖,可以看出德國隊在後場的傳導明顯的減少了,反而主要密集的傳球區域是在自己的右路前場,也就是對應巴西隊的左路。

Germany passing

從球員平均位置也可以看出,本場比賽德國隊的右邊後衛拉姆(16號)跟中場赫迪拉(6號)都壓得比較前面(不過因為兩隊下半場的策略有明顯的改變,這份全場位置統計可能沒辦法反映得很精確)。(資料來源:http://www.livsports.in/)

Avg position

2.2         慘案開始,德國中場自由發揮與前場壓迫

或許,巴西隊本場比賽希望透過開場強攻,擊潰德國嚴密的防守,並且同時發揮壓制德國中前場的效果(逼迫對方退房)。如果能先取得進球更好,之後比賽就比較好打了。然而這樣的戰術博弈卻也有很大的風險在。從開場一段時間來看,巴西的強攻戰術,似乎發揮了作用。

但是巴西強攻、德國反擊的平衡態勢,並沒有維持多久。巴西只成功的在大約前十分鐘內,透過密集的人員投入跟邊路插上,將德國壓制在後場。但是十分鐘過後,德國隊透過成功的防守組織,使得巴西隊無法對德國隊製造實質的威脅,反而是無法壓制德國中場的巴西一方,開始被德國的反擊壓迫。巴西隊的後防跟中場球員,在這場比賽顯然無法處理德國隊的快速反擊,而後攻勢又受到德國密集防守跟前場逼搶所阻斷

再來看一次巴西的傳球統計。

Brazil passing

上圖顯示巴西在自己後防線上的橫向傳遞很多,但是要往前傳時就遭遇很大的困難,頂多只能在邊路進行傳遞,場地中間幾乎沒有辦法成功傳球,甚至兩個邊翼的進攻也沒辦法成功地把球送進禁區裡,自然無法對德國後防造成足夠的威脅。

下圖就是一次德國的前場壓迫方式,巴西中後衛丹特持球時,德國隊球員在他周圍形成包夾。巴西中場跟邊後衛距離他的位置都很遠,沒辦法形成有效的支援。因此很難有效的把球往前送。

Germany pressing

只有中後衛大衛魯伊斯,雖然本場比賽飽受批評,但他卻是少數能透過自己的盤帶與長傳,至少從後場跟其他隊友形成聯繫的巴西隊員。其他隊員在德國隊的壓迫下,多半只能勉強的長傳,最後失去控球權。

在巴西沿邊路突破到前場時,德國隊也成功地限制住巴西隊邊路與中間的聯繫,使得巴西球員只有回傳─沿直線前傳兩個選擇,德國隊的防守輕鬆很多。這是一種單邊斷球的策略:

Germany pressing 2

下圖為單邊斷球的防守示意圖,透過球員的逼搶使進攻方只能往邊路前場傳球,對防守者來說比較不用提防另一側進攻,斷球成功率提升很多。

One side cut

透過自己的壓迫跟組織防守,德國隊度過了巴西隊開場階段的猛攻,接下來就是透過快速傳遞打巴西隊的弱點。本場比賽巴西球員大量投入進攻,在防線後就留下了很大的空隙,德國隊中場反擊時,在中場地帶碰到的壓迫就比較少。另外攻擊選擇上,德國特別抓緊左翼馬賽洛上去後的空檔進攻:

例如下圖,德國邊後衛拉姆向右側奔向底線,打進巴西隊的危險部位。

Counter on the right

對於德國隊的這種反擊方式,巴西隊的防守組織卻顯得相當糟糕,不只是後衛線的問題,跟防守中場的聯繫也有很大的問題。本場巴西隊進攻時,在前場投入大量的人力,在防守時這些人員離防守位置較遠。此時巴西的前後場間會拉開一個空檔。在中場地帶巴西陷於人員劣勢:

Bra poor positioning

就像前面幾篇有說過的,防守時必須壓縮防守線之間的空隙,避免遭到對手的滲透。因此這時候,巴西隊有幾個選擇。一個是進攻時把後衛線一起提上,防守時就地反搶壓迫,打密集的前場壓迫,不讓對方第一時間傳球。

另一個則是退守,先拖住對方的進攻,讓前場球員能夠撤回來防守。但是巴西卻選擇一方面讓後衛後撤,另一方面居於人數劣勢的防守中場卻積極上搶,甚至在德國球員已經轉身面對攻擊方向時,還是猛衝上去:

下圖:巴西隊在德國拿球時的糟糕防守應對

Brazil poor reaciotn

結果反而讓後衛身前缺乏保護,上搶的巴西中場也輕易被過。德國隊前場球員有很多空間能夠輕鬆拿球,中場也衝上來支援,反而很容易在前場形成德國隊多打少的局面。

(類似的糟糕防守範例,請看下面這個影片:

下面兩張圖就是一次巴西隊失敗的前場逼搶,邊後衛跟防守中場上前想要壓迫德國球員,但選位上有些問題,後衛線跟前方防守的中場線也拉開了很大的距離(下圖實線表示球員跑位,虛線則表示傳球路徑):

Brazil poor positioning with indicator 1

結果德國前鋒拿球後,反而取得很大的活動空間,而且可以直接面對回防中的巴西後防線,造成後防線很嚴重的威脅。

brazil poor positioning 2

下面這張圖則是另一個類似的狀況,都顯示德國前場球員拿球時,巴西球員沒有切斷傳球路線或是回撤幫助後衛,反而讓對方前場球員取得很多拿球空間。

Germany too much space

另外,在德國隊主攻的巴西左翼空檔,巴西隊的補防表現也很糟糕,欠缺協調。使得不只縱向上中場跟後衛之間出現空檔,在場地橫向,邊路跟中央地帶也出現一條極長的裂口(下圖粗紅線表示了邊路跟中路防守的空隙):

Brazil poor on the right side

最後就形成下圖這樣的狀況,德國前鋒輕鬆拿球,他身邊五六碼內居然都沒有巴西防守球員。同時以前鋒為支點,幾名德國中場還正在提供支援…

Germany too much space 2

而傳球途徑也可以看出,德國在右路屢屢打穿巴西防線的樣子…

Germany passing

2.3         三十分鐘的悲劇,德國的角球進球…

然而悲劇的開始倒不是德國隊運動戰中的得分,而是上半場早期的定位球防守失誤。上半場十分鐘左右,德國隊的進攻取得了一個角球。這次德國隊採取的是直接將球開進禁區,而接應球員開始時集中一點,等開球時全部散開的角球戰術。(在愛爾達體育台的足球知識介紹影片中,稱這種戰術為「炸彈開花」式,喜歡足球的朋友可以找找看他們的節目喔)。

實際情形就像下圖這樣,一開始德國球員聚成一團,而巴西球員也全部聚到前點進行防守。(注意巴西球員只投入八個人防守,留了兩個人在比較前場的位置準備反擊)。特別注意途中箭頭所指的球員位置,接下來這兩名球員的跑位會是關鍵:

Germany corner

等到球一開出,德國球員從前點散開,或進行換位或直接跑開,跑向不同的位置。上面標示的兩名球員,在這裡作了一個換位,本來站在後點的五號胡梅爾斯往前點跑,拉著防守他的球員往右跑;而本來在前點的穆勒就往後跑,結果讓巴西防守一片混亂,負責防守穆勒的大衛魯伊斯被自己人跟對方球員擋住,沒能跟上穆勒。

下圖中箭頭所示者就是穆勒,他甩開了大衛魯伊斯的防守,幾乎沒有受到逼搶的狀況下射門把球打進。

Germany corner 2

2.4         第二球,克洛澤的運動戰進球

第二球則完全體現了前面說的巴西防守問題,中後場缺乏聯繫,後衛線沒有溝通而且邊路與中路露出太大的空檔。這一球是由克羅斯接傳球直接穿過巴西兩個防守中場發起的。下圖是攻勢發起的狀態,克羅斯(紅圈)拿球時,巴西的中場防守者已經完全被甩在身後,沒有發揮作用。同時邊路穆勒(藍圈)開始向中路跑動,巴西的後衛也沒能成功的限制他,在穆勒身前的是一條極長的防線漏洞:

Klose goal

結果克羅斯可以在沒有受到干擾的情況下傳球,而後方追著穆勒的巴西球員(應該是馬賽洛?),不但沒辦法貼身防守穆勒,還製造了更大的問題─破壞越位線。

Klose goal 2

最後當球穿越整條後防線傳到穆勒腳下,所有比球的位置更前面的後衛通通失去防守作用,變成德國隊克洛澤與穆勒二對一的情形,一個後衛當然也沒辦法守住,最後讓克洛澤打進了德國隊的第二球,也是破個人紀錄的一球(個人世界盃第16球,打破過去大羅納度15球的紀錄)。

Klose goal 3

2.5         爾後的比賽

後面巴西隊很快的後防失誤又丟一球,整隊幾乎失了信心、失去組織,攻防兩端都打不起來。就在德國的攻勢之下一再失球。當比賽打到這個階段,其實也沒什麼戰術分析的價值了,巴西隊球員已經無法相信自己的實力與要執行的戰術,打不成調了。

雖然經過下半場的調整稍微恢復,但此時為時已晚,巴西隊在巨大的落後之下,沒辦法打破德國的防守,反而又在德國反擊中失球,直到比賽結束前才打進稍微挽回顏面的一球。

3.    總結

又是一場大比分的比賽。本屆巴西其實不乏優秀球員,但是無論攻防,看到的是更多個人能力發揮,攻防兩端的防守組織比較欠缺(攻擊端比較嚴重)。結果在本場比賽,巴西沒辦法限制住德國的中場發揮,後防更無力單獨擋住德國球員的進攻,冠軍的夢想就在德國的高速反擊中破滅了。

 

 

 

廣告
本篇發表於 足球, 技術與戰術 並標籤為 , , , , , 。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1 Response to 教你看懂世界盃:賽事簡評-四強戰,巴西對德國

  1. 引用通告: 教你看懂世界盃:足球場上的防守(1) | 卡塞爾新聞部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