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van
這場比賽的結果並不出人意料,但是過程就有點讓人驚訝了。雙方鏖戰120分鐘未能分出勝負,最後地主巴西被拖進12碼球決勝,憑藉門將賽薩爾的表現,最終擊敗了強敵智利隊。
1. 雙方陣容
這場比賽中,巴西隊採用了4231跟433之間變換的隊形。在幾場小組賽中,地主巴西隊展現了強大的個人能力,特別是前場的內馬爾(Neymar)、浩克(Hulk)、奧斯卡(Oscar)等人,還有邊後衛的馬賽洛(Marcelo)、阿爾維斯(Alves)等人,都有很強的個人突破能力。在小組賽的最後一場,巴西充分發揮個人能力,進了四個球。
為了抑制巴西隊的攻擊力,智利在本場比賽選擇了352-532之間變換的隊形,更多的時候是以532的形式進行防守。有時前場的桑切斯(Sanchez)也會退中場,進一步的對巴西的中場球員施壓。在小組賽中,智利2:0擊敗西班牙,3:1打敗澳洲隊,個人能力上,進攻線上的桑切斯、比達爾(Vidal)等人也都有出色的個人能力。
2. 雙方交鋒情形
2.1 個人突破vs防守反擊
本場比賽智利採取的532隊形,成功的限制了巴西球員的發揮。巴西球員在中場跟兩個邊路,都沒辦法獲得太多便宜。雖然浩克、內馬爾屢屢展示他們精湛的腳法,但最終幾乎都被智利的防線擋住。
在這場比賽中,巴西中後場跟前場之間聯繫甚少,在這種欠缺供輸跟配合的狀況下,巴西隊更多的尋求個人突破以及外圍遠射,或是透過長傳的方式將球打到前場,因此傳球的成功率偏低,個人突破也如前所述沒辦法打開局面。特別是前二十分鐘過後,智利的兩個邊路防守球員都回撤到更深的地方,使得巴西上前助攻的邊後衛、幾名拉到邊上的球員,更難找到空間施展。
智利隊的攻擊戰術相對比較成功。他們透過長傳找前面的桑切斯,作為反擊主軸,給巴西後防帶來不小的威脅。在組織進攻時,智利隊也嘗試從兩條邊路打破巴西的防守,較少嘗試中路的滲透傳球。
下圖是智利與巴西隊本場比賽的傳球統計:
跟前面介紹過的幾場比賽相較,兩隊幾乎都是以長傳作為前後場的聯繫方式(因此成功率也比較低)。這個趨勢在巴西隊中場欠缺連繫功能的情況下,更為明顯。另外請注意圖中淺藍色的線條,表示形成射門的傳球,智利隊的傳球較常在禁區內製造射門機會,而巴西隊則多半在禁區外。
比對射門統計,巴西隊在禁區內的射門次數依然不少,這是因為巴西更多透過個人能力嘗試突破,小組滲透顯得較少的緣故。
2.2 巴西的進球與智利追平
巴西的進球其實來的頗早,在上半場18分鐘,魯伊斯(Luis)角球頂進,替巴西先得一分。可惜差不多也在這球之後,智利的退防開始發揮效果,巴西的中前場的快樂時光結束,聯繫更形困難。
如果巴西在進球後,能夠守住領先優勢,智利勢必得投入更多進攻人力,想辦法扳回局面,可能會給巴西比較多的進攻機會。但是很可惜,巴西的領先優勢在32分鐘時就告終了。巴西隊一次在自己後場的界外球配合失誤,浩克想把球回給馬賽洛時回得太短,被智利球員斷球後馬上傳入禁區,接著桑切斯輕鬆破網。即使巴西有著優秀的中後衛席爾瓦(Thiago Silva)跟門將賽薩爾,也拿這球沒有辦法。
這又再次說明,對防守球員來講最可怕的還是在自己禁區附近的失誤,這時候根本來不及完成攻守轉換,對方就威脅球門了。
2.3 12碼球決勝
說起來,兩隊的罰球表現其實都不大好。特別是巴西隊,靠著門將塞薩爾撲掉兩個罰球,卻很快就罰丟,把優勢拱手讓人。最後幸虧智利隊同樣表現不佳,罰球打在門柱上,巴西憑藉著護國神柱發威,才保住了勝局。
(圖片引自此處:http://udn.com/fifa2014/main.php?ART_ID=4106)
3. 總結
本場比賽巴西隊的超強個人實力,在智利隊的密集防守下難以發揮。反而是智利隊的戰術執行良好,透過反擊,給巴西製造了相當的威脅。最後終能進入點球大戰,可惜沒能取勝。
整體而言,這是一場節奏緊湊,但是略嫌無味的比賽(雙方有效的攻勢比較少)。晉級的巴西,在對陣下一個對手前,也必須修補自己中前場連結的缺陷,否則恐怕還是得靠個人能力打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