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van
太精彩了,這場比賽雙方攻守都有極高水準的發揮。非常值得一看!雖然很多人賽前看衰迦納,但這場比賽確實打得非常好。以下就來分析一下這場比賽的諸多看點。
1. 雙方陣容與特點
1.1 德國隊
這場比賽德國維持跟上一場一樣的隊形,是一個433無前鋒式的打法。德國隊自從2010以來(其實更早,先只算打比賽吧!),改走技術流路線。強調控球,並且透過細膩的地面短傳跟換位,突破對手的防線。某種層面上來說,與西班牙的球風有些類似,但是德國隊打得更直接一點。因此近期德國隊選擇選手方面,也以技術細膩、跑位聰明的球員為主。像是這場比賽的幾名前場球員,包括穆勒(Müller)、厄齊爾(Özil)、格策(Götze、人稱格大胸)傳導跟跑位能力就非常出色。
在第一場比賽大勝葡萄牙後,很多人信心滿滿看好德國。這幾年德國的技術流也確實進步不少,但是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球隊。本屆的德國隊雖然受到多方讚揚,但仍然有些隱憂。
在人員方面,出賽前的傷病,讓德國隊的一些關鍵人選無法上場。例如邊路好手羅伊斯(Reus)的受傷、後腰大將施偉因施泰格(Schweinsteiger、綽號小豬)跟赫迪拉(Khedira)的受傷,也讓後腰人選捉襟見肘,幸好最後兩人仍能出賽。只是還是得要隊長拉姆(Lahm)先客串後腰的位置,由原本主要踢中後衛的赫偉德斯(Höwedes)代替拉姆踢左後衛的位置。
(感謝更熟悉德國隊的朋友告知,原來這幾年拉姆打右後衛更多,左後衛前一陣子都由巴德斯圖貝爾擔綱[Badstuber])
另外從德國隊改打技術流之後,一直有聲浪批評現在的德國隊欠缺強韌的拼鬥精神,穩定性不足。從過去的比賽看來,這種批評倒也不是無風起浪。例如本屆世界盃預選賽中,德國隊就曾因精神上的鬆懈,把4:0的領先優勢白白送掉,讓瑞典追成了4:4。
1.2 迦納隊
迦納隊採取的是4231的陣型。雖然非洲國家的知名度可能不高,但可千萬別小看迦納隊。迦納陣中不乏攻防兩端的好手,例如吉安(Gyan、我們都叫他技安)、阿猶兄弟(Ayew)、中場的凱文伯阿騰(Kevin Prince Boateng,綽號王子,德國隊那個伯阿騰的哥哥)、蒙塔理(Muntari)等人,都效力過頂級聯賽的球隊,個人技巧非常出色,球員的速度很快,對抗能力也很好。如果還記得2006年迦納對巴西、2010對德國的比賽,肯定不會忘記他們流暢的踢球風格。
不過,在小組賽首場場面占優的情況下,迦納隊卻不幸輸給美國隊。這場失利,讓他們本輪面對德國隊只能背水一戰,來個硬碰硬。
2. 兩隊的交鋒
2.1 迦納的高防線與德國的破解之道
這場比賽雙方的攻守發揮都非常精彩。德國隊充分體現他們的信心與技術,攻擊手段非常多元而且富有想像力,迦納隊也透過組織與個人能力,成功執行防守反擊戰術。
為了應對德國隊的技術流打法,迦納隊在上半場也採取了高線防守(忘記的人請參考前篇),將防守線推前,並嘗試在中場限制德國隊的配合,某種意義來說有點類似前一篇所寫的荷蘭西班牙一戰中雙方所採的方式:
當德國隊球在後場時,迦納隊的中前場則會投入人力壓迫德國隊的後場球員,不過壓迫德國隊後場的結果是,在中場地帶就欠缺對德國球員的壓迫。因此只要德國隊將球傳過中場,就能順利的進行傳導。實際上對應迦納隊的緊迫防守,德國隊就是透過快速的傳導,將球迅速過度中場避開壓迫的迦納隊員後,迅速送到前場。在前場則通過五名攻擊球員不停的換位,加上邊後衛的助攻提供寬度,扯開迦納的防線。
就如同前一場說明的,高防線必須有效壓制對方中場球員的傳球,否則後衛身後會受到威脅。本場比賽剛開場階段,德國隊在迦納的壓迫下比較少找到機會。但在適應後,德國的前場球員就開始威脅迦納的後防線,並且製造了幾次機會。底下以圖示說明迦納的高線防守,還有德國隊通過中場發起進攻的方式:
下圖: 迦納的高線防守,X是迦納球員
應對這個狀況,在自己的半場,德國隊的回應主要有二,第一是讓中後衛散開,邊後衛推前,第二是與防守中場的換位。請注意下圖,圖中在禁區前緣持球的是德國隊的防守中場拉姆,而不是兩個中後衛。
這是讓兩個中後衛拉開吸引對方的防守,由中場球員回來接應。甚至必要時進行更大規模的換位,以及讓守門員加入傳導,確保後場人數的優勢,並且透過換位讓對手難以盯防。
透過這種方式創造空間,德國隊就能找到空檔把球傳入中場。傳入中場後,德國隊不多作停留,迅速地嘗試將球送往對方後衛線身後:
當迦納選擇退防,讓德國無法第一時間在中間地帶找到空檔時,德國隊則透過前場球員的換位跟穿插打穿迦納的防線。經常可以看到德國多名球員同時插上跟跑動,造成迦納防線的混亂。
例如下圖中,迦納隊的防線已經回到自己的半場,雖然防線依然推高,但是中場地帶德國隊一時沒有明顯的人數優勢。這時德國隊將透過邊路拉開,還有垂直跑動突破對手的防線。下圖中透過邊後衛的上前,讓左翼的寬度拉開,防守中場的赫迪拉,馬上展開垂直跑動,切入後方的空檔中。同一時間,畫面下方的厄齊爾也跑入赫迪拉製造的空檔,準備接應。
另外在場地中路,穆勒回撤作為支點也提供兩翼上前的機會。在下圖中,穆勒回撤來做為進攻的支點,厄齊爾跟另一側的赫維德斯(邊後衛)同時往後衛線身後的空檔衝鋒,完成了一個精采的配合:
當一側空間有限時,德國隊則會選擇將球長傳轉移到另一側,通常是由左側轉移到右側,由克羅斯傳球。右側通常是由厄齊爾或是伯阿騰拉邊,有機會時則往前攻入對方後衛身後,也成功地製造了多次威脅。
最後進入陣地戰時,德國隊也能透過傳統的傳中的方式製造威脅。
統整以上,德國隊在中場地帶應對迦納的高防線壓迫,處理相當成功。要破高壓防守,德國隊做到的幾個關鍵是:1.快速的傳球與換位、2.長距離的垂直跑動、結合其他球員掩護的水平跑動。這兩項成功,必須歸功於德國隊球員的聰明地快速換位,還有出色的一腳球處理,當面對對手緊迫盯人,傳導的速度必須要快才能突破防守。(同樣面對高壓防守,西班牙隊本屆的狀態不佳,無法像過去快速的換位,也沒能拉開寬度,後防線更是不在狀態上, 因此造就了不同的結果。)
此外本場比賽德國隊的進攻手段非常多樣,深具想像力。從簡單的長傳打對手身後還有傳中球,到禁區附近的多人傳導配合,德國隊球員都能完成的很好。
因為德國隊成功的傳導,上半場階段德國隊屢次突破迦納的後防線,讓迦納隊必須回追。但是迦納隊後防線球員的個人素質跟協防意識非常出色,幾次德國隊很有威脅的進攻,最後都遭到化解,迦納隊因此能力保球門不失。
例如下圖就是一次厄齊爾接到長傳後突破,傳中給穆勒的絕好機會,被緊跟在後的迦納隊後衛防堵住了。
2.2 迦納的反擊方式跟德國的防守
面對強大的德國隊,迦納除了後防線力保不失球外,也做出了一些調整。在攻擊面上,迦納隊透過前場幾名個人能力出色的球員作為支點,尋求突破機會或是等待隊友進行配合。一個是透過凱文伯阿騰與阿猶作為支點,往右路傑洛姆伯阿騰身後打,進行下底傳中配合。另一個攻擊重點則是看準德國隊的左路,因為進攻時仰賴後衛推前,在身後就會留下空檔,迦納也就針對這點來打。
下圖是迦納隊的全隊熱點地圖,可以看到在迦納的右路前場,有一塊比較密集的拿球區域。(對應德國左路)
(資料來源:http://www.livsports.in/)
在迦納隊前場出色的個人能力之下,幾次攻勢,特別是打左路的攻勢,都對德國造成了一定的威脅。例如阿特蘇(Atsu)接到左路傳球後的射門、吉安在左路的嘗試突破等等。
同時迦納在防守面上也做了一些調整,在下半場迦納的防線後撤了十碼左右,降低了一些被德國隊滲透的威脅(但相對的對德國中場的限制也變小了)。
不過,德國隊在防守方面也表現得相當好,尤其防守組織方面,紀律性極佳。在前場,德國採取緊迫逼搶的模式。如同很多強調控球的球隊,丟球就地反搶,給對手製造壓迫,進而取得在前場攻擊的機會。可以看到德國球員集中的防守跟協調逼搶,經常能讓對手丟球。
在後場時德國隊透過中後衛的補防,還有中場的回補,嘗試彌補對方在左路的進攻。大多時候迦納球員一拿球,都得面對一整條德國的防線,而不是孤立的防守球員。因此即使有出色的個人技巧,也不容易突破德國的防守。
下圖顯示了德國隊的防守組織,密集的兩條防守線使得對手不容易取得機會。
總結來說,在整個上半場到下半場開始階段,雙方各自憑藉著不同的方式,成功執行戰術。比賽呈現出你來往我的激烈戰況,但是雙方都沒有得分。
2.3 打破僵局:德國隊率先進球
這一球是因為迦納隊放鬆了對中場的逼搶,給了德國隊球員太多空間,德國球員就可以悠哉的傳球。在德國隊球員屢次嘗試突破後,終於在這次一個精準的吊中下,被格策進球了。這球體現的是格策聰明的跑位跟德國中場傳球的出色質量。
2.4 還以顏色:迦納隊迅速追平
但是德國隊的領先優勢沒有持續太久。
迦納隊在幾分鐘後,從左路一個傳中後頭球頂進,追平比分。
這球同樣是一個沒有受到太多壓迫的吊中球,不過不同的是,禁區內同時有三名迦納球員準備接應傳球。縱使德國隊球員已經回防到位,在身體素質比較差的狀況下,一對一防守顯得很吃力。在後點的穆斯塔非經驗也略嫌不足,光是跟阿猶的身體對抗就很吃力,最後連起跳都沒辦法起跳,只能看著阿猶進球。
2.5 迦納的領先和克洛澤追平
德國隊的苦難並沒有就此結束,在中場傳遞的一個失球後,被迦納逮到絕好的機會,讓吉安形成了單刀。這麼好的機會,吉安當然是不會放過的。德國隊連丟兩球,處於落後的處境。
這球源自於拉姆跟赫迪拉在自己半場的傳球失誤,說明了球場上最可怕的通常不是對方一開始就持球進攻,而是在己方半場的傳遞失誤,會讓隊友來不及反應。雖然德國隊透過長時間的控球傳遞,降低被對手攻擊的危險(稱為以控代守),但是若出現失誤,依然非常致命。足球比賽經常就在這一個兩個失誤間,決定了比賽的勝負。
但是德國隊教練勒夫的替補發揮了作用,克洛澤隨後在定位球中逮到機會,反應極快的打進一球。在比賽的後段,德國隊重奪比賽控制權,仍然創造了很多次機會,可惜並未再獲得進球。最後比賽以2:2收場。
本場比賽的統計數據如下:
德國 | 數據 | 迦納 |
6 | 射正 | 10 |
5 | 射歪 | 10 |
7 | 角球 | 3 |
11 | 犯規 | 17 |
23 | 傳中 | 15 |
1 | 越位 | 5 |
0 | 黃牌 | 1 |
59% | 控球比例 | 41% |
(資料來源: http://www.livsports.in/)
3. 個別球員雜談
最後來稍微談一下個別球員的表現。(抱歉,因為對德國球員比較熟,目前只有德國隊的部分)
3.1 德國的中場們
德國隊的幾名中場表現極佳,不只有球技術出色,在無球跑位上更是一絕。這裡要特別提一下厄齊爾的表現,本場比賽直到克洛澤上場前,德國隊打的是一個無前鋒的陣型,就得透過前場不停的換位創造機會。
下面的影片裡展示了厄齊爾出色的有球能力,包括盤帶、傳球等等。
可惜的是,影片沒辦法顯示出厄齊爾致命的空切能力。不只是切入對方後衛線背後,也包括橫向跑動,還有跟隊友的一腳配合。
不過就像一開始說的,德國隊仍存有一些隱憂。首先是中場過度的傷病,造成隊長拉姆必須來打防守中場位置。當然拉姆的技術沒有話說,只是他在中場的對抗性較差,有時不免吃虧。
其次,對應德國前場幾名球員的默契、技術還有創造力,剛剛傷癒的赫迪拉就顯得技術比較粗糙了。這場比賽中,雖然進攻上赫迪拉依然發揮了他擅長縱向穿插的本領,但在處理球上,顯然跟其他幾名中場有一段落差。不但處理上速度比較慢,跟隊友的配合也比較差。無怪乎勒夫選擇將施偉因施泰格換上場,替下赫迪拉,並且讓拉姆前推。
3.2 克洛澤
有些人批評克洛澤不是頂級前鋒,甚至說他在這一場比賽的進球只是僥倖。
不過,就拿這場比賽來說,克洛澤的表現可說是可圈可點。一般來說前鋒的主要任務是進球、充當支點、還有空跑替隊友製造空間。克洛澤在這三個功能上都發揮得不錯。
以進球來說吧,或許有些人認為這是僥倖,他只是碰巧在那裏。這讓我想起以前有位朋友跟我說,怎麼當一個好的足球員呢?那就是在對的時間,出現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聽起來容易,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沒這麼簡單。就像這球一樣。
這球是一個角球進攻,但不是直接得球,而是經過隊友一次頭球擺渡。這表示這球還是有越位規則的適用(請看越位規則那篇)。可是克洛澤位置選得非常好,在頭球的一瞬間他不是站定原地不動,也沒有一下子衝過頭跑到越位線上,他只是處於平線位置。然後迅速伸腳把球打進。
下圖:傳球瞬間克洛澤處於平線
有些人說,就伸腿一下,這麼近距離有什麼困難的。但是有親身經歷就知道,這球角球的球速快,又經過一個人碰球,身前還有別的隊員干擾,很容易反應不過來。如果克洛澤不是已經準備好,往前站了一些,又憑藉出色的反應伸腳,這球怎麼打得進?很多時候,頂尖對決的勝負就在那十幾二十公分間決定了,有沒有足夠的意識,就決定了其間的落差。
就其他幾項能力而言,或許克洛澤沒有大羅小羅那樣魔鬼般的盤帶能力,但是憑藉優秀的基本功,他還是能給隊友創造機會。例如本場比賽,克洛澤有一次往禁區邊緣的盤帶傳中,落點很好,非常有威脅。
此外,透過背身拿球接應,還有無球跑動策應隊友,克洛澤也給進攻創造了空間。例如下面這球,克洛澤一個橫向跑動,替身後的穆勒拉開空間,創造一次大好機會。
正因有這些武器,克洛澤才能成為德國國家隊不可替代的前鋒。雖然現在年紀大了,沒辦法像年輕中場那樣跑動,不過我相信克洛澤還是絕對配得上位列頂級前鋒之一。
4. 結語
就像一開始所說,這是一場極其精采的比賽。進攻方面德國透過控球、靈活的換位跑動,打得行雲流水,屢次突破迦納的防線。但是迦納球員也憑藉著卓越的個人能力,讓德國隊多次無功而返(不是說他們的組織不好,只是個人實在太突出了);相對的迦納隊也透過防守反擊,給德國隊製造了威脅,但在德國隊的組織防守下,同樣討不到太多便宜。
關鍵就在幾個臨場的發揮,整場占優的德國隊因為一次傳中頂進跟中場的失誤,險些失掉這場比賽,最後透過克洛澤的臨場發揮才重奪比賽控制權。這一場節奏快、攻防精采的比賽,也印證了足球的不確定性,人人都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