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別塔
有人說,服務貿易協定是黑箱。
因為政府去談判前不開公聽會、談判中國會管不到,連談完了國會都不能修改,在立法院甚至不惜三十秒強行闖關,罔顧人民的權益。
你覺得這很可怕嗎?
那下面
這件事可能會讓你覺得更可怕:
這些亂七八糟的程序,可能是合法的。
這就是我國的現況,沒有一套對外貿易談判的監督機制。
先不說談判前、談判中的公聽會與國會的介入了,連條約送進國會要怎麼審查,都只有很間單的規定,對於兩岸協議的審查規範更是付之闕如。所以說,解釋的空間很大,很可能找到一種合法的解釋。
如果你覺得服務貿易協定通關的離譜,內容又不能接受,那麼該改變現在這種狀況。不能任由政府在往後的貿易談判和稀泥,像這次瞎胡搞的就帶過了。學運或許阻止了一個服務貿易協定,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下一次還會不會有同樣的情況發生,誰也不敢保證下一次還會有多少人站出來。
一勞永逸的方法,就是設立監督機制,由法律代替廣場上的民眾,繼續維護人民的權益,讓政府再也沒有迴避監督的空間,如此一來才能確保往後不會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如果你不覺得這一切有什麼問題,那你更該支持建立監督機制。
你可能認為這些事情是合法的所以無所謂,你可能認為憲政體制下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你可能認為服務貿易協定不會造成什麼不良影響,也或許你很信任政府。這都沒有關係,但是你一定看到了,我國因為服務貿易協定的爭議而動盪對立。
讓我們再次回到爭議的原點,我們可以看到兩岸條例第五條提了兩種不同的審查模式,但是什麼是審查,什麼又是備查?備查能不能轉審查?幾個問題都沒有清楚的答案。服務貿易協定這麼重要的事情,連要用什麼規範審查都搞不清楚,也難怪惹出這麼多爭議來了。
在現代民主國家,民眾參與的重要性越發受到強調,透明、持續的民眾參與、溝通還有嚴密的國會監督,能夠提高政府政策的正當性,如果有什麼疑慮也能早期反應跟化解。這一次爭議,就算完全合法,也足以顯示出人民對政府的不信任與疑慮有多麼嚴重。消弭這種不信任與疑慮的方法,正是充分的對話與溝通。反映在程序上就是更多的人民直接參與,以及國會的早期加入。
如果你支持服務貿易協定,支持通過的程序,那麼你一定不希望協定在對立之下胎死腹中。以一套監督法治,提供充分的透明性與國會、人民的參與,正是化解這種對立的良方,也可以避免未來同樣的爭議再次發生。
請好好考慮這件事情,關心一下現在關於監督機制的討論。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還沒過,條約締結法草案先過了,是個好的開始。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87719